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10-15

55世纪

访谈|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庆:中国市场 是发展基因测序 的“宝地”******

  (第五届进博会)访谈|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庆 :中国市场 是发展基因测序 的“宝地”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 题:访谈|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庆:中国市场是发展基因测序 的“宝地”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今天在进博展台上看到 的因美纳新产品NovaSeq X Plus ,目前全球只有四台,我们几乎在第一时间把它带到了本届进博会。”指着正在进博会舞台上“全球首展”“亚洲首秀” 的展品,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领先企业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说 。

  作为紧密联系中国市场和世界企业的重要纽带,进博会 的如期举办传递了中国不断对外开放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的积极信号 。李庆指出 ,因美纳是中国生命科学和基因检测产业蓬勃发展 的获益者与推动者 ,期待通过进博会搭建的交融互通桥梁,加速创新成果与先进技术在华落地,满足更多科研发展与临床应用需求,让更多人享受到基因组学带来的变革性进步 。

  就在上个月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因为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 的发现”方面 的贡献 ,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获此殊荣 ,而他恰好 是因美纳的客户。“对于基因,大家的认知可能有所不同 ,但无一例外 ,大家都能认同的是 ,今年是‘基因大年’ 。”李庆说,“斯万特·帕博的获奖 ,对于很多医学领域从业者是一个大事件 ,这意味着大家 的理解已经进入基因层面。”

  近几年,“基因测序”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新词,但是这项技术的普及率并不高 。“可能因为很多人没有条件做,也有可能知晓度、认可度还不高,我们的上一辈甚至就连医生可能都没有这个认知。”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成本 。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数据,2001年,单位基因组 的测序成本高达1亿美元 。

  因美纳上一代高通量测序仪是2017年发布的NovaSeq6000 ,当时一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 的成本需要600美元 ,5年后 的现在,随着新产品 的推出,同一单位测序成本降到了200美元 。李庆称 ,成本 的降低对于整个基因产业、人类健康的推动作用很大 。“从科研到临床,从患者诊疗到现在的健康管理,比方说癌症早筛,测序成本只有越来越低 ,才能进一步拓展测序 的可及性。”

  为什么基因测序的普及如此重要?在李庆的理解中 ,基因测序 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 ,它在重大疾病诊断、遗传病筛查 、农业 、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阔 的应用场景 。大量 的人群肿瘤基因诊断项目 、微小残留病灶(MRD) 、新型 的诊断方式等,都在不断涌现 。

  在临床上 ,基因 的检测需求与肿瘤领域的应用密切相关 。癌症病人全部都有基因变异,而这个变异随着治疗会发生变化 ,所以帮助患者找出基因变异 的靶点,从而匹配这方面的药物, 是基因检测在肿瘤领域里最早 的应用 。近几年,全球有一个新 的趋势 ,即微小残留病灶也需要应用到基因检测技术 ,因为这一技术能够先于影像学 ,重新看到又扩散或者复发 的风险 ,从而能够尽早干预。更新 的应用就是癌症早筛,即甲基化测序泛癌肿瘤。当患者体内有微小肿瘤 的时候 ,可以很早通过基因测序将肿瘤找出来,并可以根据肿瘤 的甲基化特征进行定位,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因此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

  目前 ,中国市场正是发展基因测序的“宝地”。李庆列举了中国市场的两大优势 :技术与人口。

  首先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 的《医药生物系列报告之四——基因测序前沿技术洞察报告》显示 ,在第四代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技术领域 ,美英中三国掌握着核心专利,正如李庆所评价 的“紧跟世界潮流”。

  第二个优势则在于中国庞大 的人口基数 。“基因测序是以大数据作为背景的 ,测序的人越多,积累的数据越多,未来能够挖掘 的东西也就越多 。”李庆解释道,“从这个角度,开展大规模人群的研究,无论 是对于患者群体还 是健康群体 ,能产生 的积极影响都将非常巨大”。(完)

他像自我燃烧的火种 ,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李角和 杨仁帮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千秋英雄气 ,浩然天地间。

  前不久,家住江西省乐平市临港乡九墩村 的王松根 ,在好心人程雪清 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叔父 、志愿军烈士王明的埋骨之地 ,圆了一家人多年 的心愿 。通过程雪清提供 的线索 ,王松根还原了叔父生前战斗足迹——

  1953年,任志愿军54军405团警卫员,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金城战役中不幸牺牲 ,埋骨他乡 。

  今年47岁 的程雪清 ,也 是乐平市人。近年来,他先后为14个省(自治区)184位烈士找到了“回家 的路” 。

  “只要有一线希望 ,无论困难有多大 ,都不能放弃”

  2009年,程雪清投资失败后 ,以手机贴膜为生。闲暇之余,他积极参与助残和救援公益活动 ,为平凡的生活注入了一抹不平凡 的色彩。

  一次,程雪清在整理家中旧物时意外发现一张新四军复员证复印件 。从模糊的字迹中,他辨认出这是外公徐文根的复员证。

  “对外公的印象几乎空白 ,只知道他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程雪清告诉记者 ,他出生时 ,外公已经去世,父母对外公军旅经历知之甚少。

  外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为何要深藏这段参军经历 ?带着一连串疑问 ,程雪清踏上了寻访之路。

  起初 ,程雪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往乐平市及周边县市档案馆查阅资料,均无功而返。他把外公 的复员证复印件发到网上 ,仍石沉大海。

  正当程雪清觉得“山穷水尽”时,同为新四军后人的乐平市委党校教师徐伟带来一则好消息 ,让他顿感“柳暗花明”。

  原来 ,徐伟看到程雪清发布的信息后 ,把相关照片转发给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张红生 。格外热心的张红生,利用寻亲微信群发动志愿者帮助寻找,并联系到开国将军刘毓标 的儿子刘华苏协助查找 。

  经刘华苏查阅相关资料证实 ,程雪清 的外公徐文根于1944年参加新四军,编入新四军华中军区,随部队转战多个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 ,由于身体原因,他经组织批准复员回到江西乐平老家。

  “每一个牺牲都 是不朽,每一个英名都值得永远铭记。”程雪清在寻亲过程中 ,发现还有不少烈士埋骨他乡,因留存的信息残缺不全 ,甚至有的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从那时起 ,他决心为这些烈士找到“回家 的路”。

  一天,一位叫彭大华 的老人 ,突然敲开程雪清家门,请他帮忙寻找自己的外公。

  彭大华的外公叫黄万生(后化名田英),曾担任赣东北苏维埃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跟随方志敏北上抗日后 ,音讯全无。

  新中国成立后,彭大华父辈得知外公牺牲在战场,对于在哪里牺牲、安葬在哪里等细节,无从知晓 。父辈们几经周折、多方寻找 ,均未能如愿 ,带着遗憾离世。“如今,我也老了,我想在余生了了父辈的心愿……”彭大华拉着程雪清 的手,含着眼泪说。

  接下来几天,程雪清多次前往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档案馆查找线索 ,但仅查到了彭大华外公 的入伍记录。

  一个偶然机会,程雪清在旧书网看到一本名为《武山雄鹰》 的烈士史料。当他翻到第3页时 ,赫然映入眼帘的 是“田英 ,又名黄万生 ,安葬在江西省都昌县大港镇烈士陵园”。他立即与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后经反复确认,田英就是黄万生烈士。

  这 是程雪清为烈士寻亲取得 的第一次成功 ,也正 是这次成功给了他极大 的信心。此后,他常常对自己说 :“只要有一线希望,无论困难有多大,都不能放弃。”

  “我们两代人找了您50多年 ,今天终于如愿了”

  “我思考最多的 是 ,如何搜集更多烈士和烈士后人 的信息 ,帮助他们圆梦 。”程雪清告诉记者,他利用工作之便,先后建立并加入了100余个微信群 ,添加包括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及社会志愿者等9000多个好友 。与此同时 ,他还加入乐平市新四军研究会,牵头负责为烈士寻亲工作。

  经过实践探索 ,程雪清总结出一条运用互联网寻亲的“三步法” 。第一步,通过微信群收集烈士英名墙 、墓碑等图片信息 ,前往中华英烈网 、烈士纪念网比对核实 ,确认烈士身份 ;第二步,根据比对核实情况 ,协调全国各地志愿者前往烈士籍贯所在地进一步核实 ,并寻找烈士后人;第三步 ,依据烈士后人提供 的信息 ,与烈士生前所在部队 、入伍地档案馆和民政部门等再次核实 、反复确认 。

  随着寻亲路不断拓展,好消息也越来越多:陕西城固的袁志清烈士、河北邢台 的王杰烈士 、山东梁山的宋崇贵烈士、四川青神的郑开荣烈士 、湖南株洲的颜家龙烈士等 ,先后“回到”阔别多年的家。

  “因方言、笔误 、地名以及行政区域变更,导致一些基本信息有偏差,加之不少烈士没有后人 ,让很多烈士‘回家的路’ ,走得异常艰辛。”说起烈士寻亲 的难处,程雪清面色凝重 。

  2021年5月26日,福建 的烈士后人朱寿媚辗转联系程雪清 ,希望帮助确认他叔叔朱家福烈士的身份信息。据朱寿媚介绍 ,朱家福曾服役于志愿军20军59师175团,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场壮烈牺牲。朱家福 的事迹在家乡家喻户晓 ,但因缺乏证明材料,当地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并没有朱家福烈士 的名字。

  了解情况后,程雪清通过寻亲微信群,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团革命烈士登记表》。经核实,表中“朱介福”和“朱家福”信息基本一致。原来“介”和“家”两个字在当地方言中,读音差不多 ,导致记录发生了偏差 。据此 ,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将朱家福烈士纳入新修订 的烈士英名录 。朱寿媚在写给程雪清感谢信的信封上 ,饱含深情地写下“恩人”两字。

  还有一次,程雪清从福建省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的求助信息中得知,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廿七君庙供奉 的27位烈士之一饶文全 ,在相关部门移交 的资料上 ,填写的是“江西省何登乡乔头村人”。

  当时,程雪清查遍了江西所有地名 ,也没找到“何登乡乔头村” 。紧接着 ,他查找与之同音或谐音 的地名 ,最终在江西省会昌县找到读音近似 的地名“河墩乡桥塘村委会” 。

  程雪清第一时间与会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经多方核实 ,“何登乡”就是现在 的“河墩乡” 。后来,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的帮助下,他找到饶文全烈士过继的后人饶龙福。

  “爷爷,我们两代人找了您50多年 ,今天终于如愿了。”寻亲成功后 ,51岁 的饶龙福带着家人第一时间前往廿七君庙祭拜爷爷饶文全。

  “每一次寻亲都是一次精神上 的洗礼 ,参与其中,我才 是被照亮 的那个人”

  手机贴膜生意, 是程雪清一家四口 的生活来源。

  为烈士寻亲难免会影响生意,程雪清 的妻子忍不住埋怨:“一天到晚不着家 ,你到底图啥?”

  对此,程雪清耐心解释:“我既然走上这条路 ,就应该坚持走下去 ,哪有半途而废之理?如果我放弃了 ,不但对不住为国捐躯的烈士 ,更对不住烈士 的后人 。”

  慢慢地,程雪清 的坚持,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他 的3个侄子和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加入了他的“寻亲团”。

  程雪清的善举,引来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一些公益团体和爱心组织主动提供寻亲经费,被他一一谢绝。

  “我为烈士寻亲不图名 、不图利 ,就 是希望烈士 的事迹代代相传,让世人永远不要忘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程雪清说。如今,他每天仍坚持上午9点出摊、晚上9点收摊 ,稍有空闲就打开微信寻亲群,分享信息 、梳理线索 。

  一次,程雪清通过手机视频 ,连线当地电视台一档节目,借助媒体力量为东山保卫战中8名湖南籍烈士发布寻亲信息 。不到一周时间 ,先后有4名烈士亲属通过节目组成功找到埋骨他乡的亲人 。

  受此启发,程雪清接下来联系“让爱回家”公益寻亲网和全国各地党政机关 、退役军人事务局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为烈士寻亲信息,吸引越来越多 的志愿者加入其中。

  在程雪清的影响带动下 ,退役军人蒋善金 、大学生盛英子 、政府工作人员张燕新 、交通警察潘迪渊,还有肖伟彬 、罗富珍等志愿者,纷纷加入了他 的“寻亲团”,接力寻亲。

  与此同时 ,程雪清也通过各种公益组织,为更多烈士寻亲 。前不久,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乐平市救援队 ,把相关烈士信息发布在救援微信群 ,得到乐心公益事业队员 的积极响应 。

  一天 ,赣南救援队队长杨舒文收到18位赣州籍烈士信息,便立即组织人员帮助寻找,大家历时两个多月 ,成功为这些烈士找到亲人 。

  如今,程雪清与全国爱心家园寻亲联盟 、陕西曙光救援队、江西宝贝回家组织、峨眉飞豹救援队等寻亲组织密切合作,努力为更多的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有人称程雪清就像自我燃烧的火种,不仅照亮烈士“回家 的路”,还让更多的志愿者集聚到一起,投入这项公益事业。对此,程雪清深情地说:“每一次寻亲都 是一次精神上 的洗礼 ,参与其中,我才是被照亮的那个人。”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